不是只有看書才是教育

2008081310:00
不是只有看書才是教育( 上 )


  寶寶那麼小,教太多會不會給他帶來壓力呢?教寶寶會不會影響他的成長?談到早期教育,父母都會提出類似的問題。早期教育的重心與真義是什麼?又該如何實施呢?

*不要錯誤理解早期教育
  不少爸媽把早期教育理解為教寶寶識字、讀書、畫畫或者掌握其他的技能,把早期教育的重心放在一個「教」字,於是,早期教育便如同灌輸教育。基於這樣的理解,在育兒領域便出現兩個派別:一個派別認為,寶寶這麼小就給他施加學習的壓力不會帶給他任何好處,相反還會妨礙寶寶其他方面的發展,正面的作用遠不如反面的作用,所以他們堅持寶寶小的時候什麼都不要教,也不要給他約束,只要讓寶寶開心玩耍,由著他的天性發展就可以了。

  另一派別則認為一定要多教寶寶,否則寶寶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上,影響他未來的發展。這個派別的爸媽有的自己十分賣力地教寶寶,有的則是對如何實施早期教育感到茫然,於是,刻意把寶寶送進相關的教育中心、親子中心,以為這樣就OK了。

*採取中庸的教育方式
  實際上,這兩種早期教育觀都有失偏頗。給寶寶自由探索的權利,同時也在他探索的過程中適當加以引導,寶寶的探索才會更有成效,甚至他才會在這樣的探索中獲得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任由寶寶自己去探索,我們在一邊什麼不做不見得是好事。

  好比我們已經處在一個高度發達的高科技社會,我們不需要再回到原始社會從頭來過一樣,我們可以給寶寶一個起點,讓他發展得更好、更輕鬆。好的老師從來都不會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觀,相反,他會給學生一些指導,而老師適當的提醒具有讓學生茅塞頓開的效果。爸媽所要做的就是嘗試這樣的老師角色。

  教育的前提是不要灌輸,不要違背寶寶的意願硬塞給他,在他探究某個事物時,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引導,讓他的探索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拓展得更加深入、更加廣博。很多人反對教育,或者小看了教育,都是把這個教的定義看得太狹隘了。早期教育應該是廣義的概念,它可以像風一樣以無形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寶寶生活各方面。

*寶寶有興趣,爸媽要引導
  早期教育不在教,也不等同於灌輸。雖然,識字、閱讀和雙語教育是可行的,並且確實會帶給寶寶益處,至於是否必要,則要取決於你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寶寶的狀況。例如識字,如果寶寶不感興趣,你非要逼他去學,搞得他一看見文字就頭痛,那不如不學。比如閱讀,你天天拿一本書在寶寶面前煩他,他是不可能找到閱讀的樂趣的,相反,他還會因此厭倦閱讀,覺得閱讀就是受人控制,毫無樂趣可言,這樣的閱讀還不如不要。雙語教育也一樣。

  所有一切都需要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寶寶有興趣;二是爸媽引導的方式要有趣。寶寶的興趣可以經由爸媽的引導而啟發,並且與爸媽恰當的引導有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有了這兩個條件作為支持,那麼讓寶寶儘早接觸教育對他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我們都知道,智商的開發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全部,情緒智商或者其他方面的培養也同樣重要。而這些都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沒有必要把它們割開來。寶寶各方面的能力也是互相促進的,例如情商和智商的關係,情商需要依賴智商來發展,所以一個智障的人,他是無法發展出高情商的。同樣的,智商也需要以情商作為支援,他的智商才可以在恰當的時機發揮出來。因此,平衡與和諧是早期教育的重心,失去平衡與和諧,早期教育就必然走偏。

*把握3歲前的早期教育
  越來越多的研究為3歲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證明,例如人類大腦在3歲前基本上成熟了,3歲前給予寶寶大腦足夠的刺激能促進大腦細胞神經元的連接,3歲前是寶寶形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人類各種技能的發展存在一個敏感期,而這諸多的敏感期大都在3歲以內發生。給予大腦刺激並非就是要讓寶寶看書、識字,來自五種感官的刺激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有著不同凡響的重要作用,而這些刺激並不一定非要教育中心、親子中心來提供,爸媽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施。

  只要早期教育的方式得當,早期教育不僅可以開發寶寶智能和情緒,也可以促進寶寶體能以及其他能力的發展。只要爸媽了解早期教育的正確概念,早期教育就不需要在專門的時間和場所來進行,在跟寶寶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將早期教育不著痕跡地融進日常生活中,讓寶寶受益無窮。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吃喝拉撒睡都是早期教育。


不是只有看書才是教育( 下 )


□生活中就能進行教育
*給寶寶餵奶
  媽媽將寶寶抱在懷中,愛憐地注視寶寶,用手輕輕撫摸寶寶,用溫和的話語跟寶寶說話,媽媽給予寶寶的這種來自視覺、觸覺、聽覺的刺激就是給予寶寶最好的早期教育。這種交流,寶寶獲得了安全感,懂得了怎樣跟自己愛的人交流,怎樣才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寶寶一邊喝奶,一邊聽著媽媽的話,從中學到更多的語言,並慢慢學會思考。如果媽媽餵奶時總是心神不寧、心不在焉,甚至表現得很煩躁,那麼寶寶就會變得焦慮,缺乏安全感,進而對周圍失去信任。

*寶寶自己吃飯
  吃飯時,寶寶用小手捏著飯菜,感受到飯菜的質感、溫度、味道、色彩,透過他的小手、小嘴認識食物,享受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快樂氣氛,這些對他智力的開發,情緒的發展都會很有好處。用餐時,一家人互相關照,看起來很平常的事都可以讓寶寶學會更多的社交技巧,潛移默化地將他培養成一個品行良好的寶寶。

*給寶寶換尿布
  如果媽媽在處理寶寶排泄物時,很有耐心地把寶寶的小屁股擦乾淨,同時輕柔地撫摸寶寶的肌膚,對寶寶的便便一點都不嫌惡,寶寶就會明白這種生理現象很正常,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於是,寶寶學會愛自己的身體。相反,如果媽媽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滿臉嫌惡的表情,態度也很不耐煩,那麼寶寶就會嫌惡自己的身體,長大後婚姻生活、性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媽媽給寶寶換尿布實際上不僅僅是解決了寶寶身體的不舒服感,也是在對寶寶進行性教育。

*下班回到家
  一進門就給寶寶一個熱烈的擁抱,輕輕地摸摸寶寶的小臉,拉拉寶寶的小手,在他的額頭上印上一個吻,或者和寶寶玩一會兒,這些其實都是早期教育。

*和寶寶遊戲
  爸媽設計的一些遊戲也是對寶寶實施早期教育非常好的方式。例如一個簡單的撕紙遊戲,就可以促進寶寶小手精細動作的發展,透過撕紙,還可以讓寶寶在撕紙的過程中認識形狀、物體、大小、長短、寬窄等概念。

*早期教育無處不在
  總之,早期教育無處不在,爸媽的態度、爸媽的行為都在照顧寶寶吃喝拉撒睡這樣瑣碎的小事中對寶寶出現影響,對寶寶智力開發、情商培育、習慣養成都會產生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力。所以,爸媽是否能給予寶寶正確的早期教育,將會影響寶寶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