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做家務該怨誰 父母責任很大

2013062110:00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表明,有家庭責任的孩子更容易幫助別人。此項包含456名波士頓地區兒童,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愛做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高出20%。因此,做家務不僅僅是簡單地讓孩子幫忙分擔一點勞動,更是為了他今後的幸福生活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做家務推推拉拉或者不肯做家務常常令人父母感到很沮喪,確實要讓孩子愉快做家務很具有挑戰性。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過孩子為什麼拖延或者不願做家務背後的原因。如果仔細分析,有的原因時不時會讓父母大吃一驚。了解孩子不願做家務的背後原因,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並避免在未來發生的行為。

  1,孩子學習生活太辛苦了,不忍心讓他們做家務

小丁丁的媽媽也想讓孩子學做家務,可是小丁丁平常上課,早上6點就要起床,晚上11點才寫完作業。周末還要上補習班,補習語文寫作,英語和數學,這樣也就佔用了孩子很對課餘時間。回到家每周還要練琴,要為考級做準備。有時候周末想讓他做,但想到他難得有平時沒事玩和休息的時間,也就不忍心還讓他做家務呢。

確實現在的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學年內,上學之外,孩子要完成很多回家作業。節假日還要去上各類補習班:學琴,書法,學下棋,學游泳,學熘冰等各種課外活動。孩子一開始上學,他們就沒有時間玩。孩子進了高中,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孩子課業多,成了不做家務的代名詞。

解決方案:讓孩子做家務,一定要適度,太少了達不到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和效果,太多了會給孩子太多負擔,造成負面的影響。父母應根據每個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決定孩子的家務量。在學年中,父母可以在每周末給孩子安排能夠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的家務量。暑假一開始,父母和孩子制定家務事清單,每天讓孩子負擔更多的家務。利用暑假的機會,教會孩子完美的完成家務,教給孩子實用的生活技能,並為家庭做貢獻。

2,讓孩子做家務,還不如自己做

案例:小文的媽媽讓小文洗碗,小文也樂意幫媽媽做一點家務。但是小文在用水沖碗時,把水龍頭開的太大,水流的太急,一下子濺濕了她的衣袖,四處飛濺的水在廚房的地板上到處留下水跡。儘管小文洗得很認真,但有些碗上的油污就是不能徹底清理掉。小文洗完之後,小文媽媽不得不把碗重新清洗一遍。接著還花了半小時擦洗地板和水池邊的灶台。小文的媽媽說,小文洗一次碗,我還得伺候她,化半天幫她收拾,所以還不如我自己做省事,以後再也不要她幫忙洗碗了。

幼兒一般比較喜歡熱心地幫助父母做家務,可是往往父母那時會因為孩子太小,而不讓他們幫忙。可等他們長大,可以幫忙的時候,卻由於沒有學會如何做家務而不得不讓父母花時間教育他們。這樣父母反而覺得讓孩子做還不如自己做的感受。

解決方案:父母越早開始訓練孩子做家務,越好。幼兒平時喜歡幫助父母,和父母一起做家務。在孩子年幼時,父母可以有意識讓孩子參與到父母做的家務中。當然這麼做,可能父母會花費更長的時間完成家務,因為大多數事情大人都比兒童做得好。為了讓孩子幫忙,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培訓孩子做家務。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應該為我們的家庭出力的價值觀。孩子也會為自己能為家庭的貢獻而自豪。

  3,家務太無聊了
有位媽媽給我留言說:“我家老大對於幹家務有自己的喜好,比如幫爸爸洗車就非常積極,甚至會提醒大人該洗車了吧。

但對於收拾自己的物品等,年齡小時倒樂意做,現在大些了就經常要提醒他才幹,有時候不用在學校買冰棒的錢誘惑下就不做。”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其實即使我們大多數的成年人都覺得瑣碎的家務枯燥乏味,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有這種想法也做很合理。畢竟,哪個孩子不願意花時間在自己喜歡那些玩兒上?他們才不會在意地板有沒有洗乾淨。

解決方案:孩子在沒有做家務之前,不可能會認識到家務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內在價值。父母開始讓孩子做家務時,不要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做,而是把做家務當做是父母和孩子互動的一次機會。第一件指派他們要做的工作,最好是能使他們做得令人滿意的工作,別急急忙忙地要孩子做他力所不及的事。給孩子的新任務要有挑戰性,但也必須能為他帶來成就感,如果新任務令他做得沮喪泄氣,他以後也許便不會再嘗試了。隨著歲月的流失,孩子會慢慢享受完美完成家務所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所以父母在給孩子引進家務時,以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作為動機引導孩子。父母可以邊幹家務,邊聽孩子喜歡的歌曲,和孩子一起歡唱。如果是周末,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把家打掃乾淨後,一起上附近的公園玩玩。

  4,孩子們常常“忘記”自己的責任

朋友的女兒已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家從來不主動做家務。每次讓女兒做家務,她不是裝作沒聽見,就是找借口要做作業。實在躲避不了的話,也要媽媽不斷地催促,才勉強動手。當然做家務的時候她也總是牢騷不斷:“我不知道怎麼做?做家務真沒勁。”“沒見我正忙著看書嗎?還讓我做家務。”

在孩子們繁忙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他們操心:每天的回家作業,課外活動,在學校和朋友的社交關係,喜歡玩的遊戲等等。所以在家務時需要父母的提醒也是必然的。偶爾抱怨一下也是情有可原。

解決方案:把孩子需要完成的家務做成清單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比如:冰箱。讓每天完成家務成為孩子的習慣。當父母給孩子分配家務時,要先從簡單的家務開始,或者把大目標拆分成若干個小目標。比如,吃飯之前幫把做好的菜搬到飯桌上。吃完後,用抹布擦桌子,把臟碗拿到水池;倒垃圾;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等。慢慢的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可以一步步地教給他們複雜的家務。比如,飯後除了收拾碗筷之外,孩子還可以洗碗,清洗灶台等。如果孩子一再抱怨,不願做,父母就可以向孩子強調:生活在我家,每個人都要為我們的家庭貢獻。

  5,孩子做的家務沒有達到父母的標準

5歲的小寶已經上了幼兒園。小寶在幼兒園真是一個勤勞的好孩子,什麼都願做:掃地,整理桌子,椅子等,是老師的好幫手,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一到家裡卻“犯懶”。不要說讓他幫媽媽干點事了,就連自己的事情都不做,整天光顧著自己玩。有時在媽媽的強烈要求之下,勉強會做一點家務,但總是偷工減料,馬虎了事。有時媽媽忍不住批評小寶不認真完成媽媽布置的家務,小寶好像更不願幫忙了。怎麼哄都不行。

有時,孩子做家務拖拖拉拉,遲遲不願完成也有可能與孩子渴望盡善盡美完成任務有關。如果父母覺察到孩子不願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因為怕自己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完成家務,那麼父母可以預先交給他們做家務的正確方法。孩子都害怕由於自己做不好家務而受到父母的批評,所以父母要盡量給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實踐出真知,做家務和孩子學習一樣,需要一遍遍的操練才能掌握。不要為第一次的失敗而氣餒。

解決方案:一旦父母給孩子分配了家務,父母就應該該放開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避免過分挑剔、追求完美。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手腦不能協調一致,行動也比較笨拙。有時候,孩子做家務時邊玩邊做。這時候,孩子的參與往往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例如:擦地會弄一地水,越擦越臟;擇菜會把食用的部分扔掉;疊被子、疊衣服、洗碗都會弄得一團糟。如果孩子邊洗碗邊通電話,磨磨蹭蹭,多花了半個多小時才幹完家務,父母也得接受這樣的現實,可以安慰自己孩子如果渡過他們的餘暇時間有他們自己決定。如果讓孩子打掃衛生間,衛生間的鏡子上有一條條的擦印,父母可以一笑了之,至少這個星期父母可以偷懶一下。不用花時間打掃衛生間。